第三十九章:专访-《华娱之我是导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,那就开始了。”

    李秋雅拿起纸笔,又打开了一旁准备好的录音笔。

    “王导,第一个问题是,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电影的?”

    王洛很自然的回道,事实上关于这点他说过很多次,

    “当时我刚毕业,心里自然是想要实践一下自身所学,我认为实践才是检验自身的唯一有效方式。

    于是就开始了闭关写剧本,这个故事其实是由河南那边民间流传的一则案例,我是将其梳理出来然后更加戏剧化表现,花了大约三个多月时间,而这时我的老师也很支持我,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心迷宫。”

    李秋雅继续问着:“王导,那通过这部影片您是想表达出什么呢?”

    王洛耐心地回复,

    “事实上电影拍出来就与导演无关了,剩下的都是交给观众做选择,因此我不会强行表明这是什么什么,观众自己所看到的、所认知到的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说道这里又顿了顿,

    “也许你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,也许你看到的是时代变迁下的故事,也许你看到的是故事的精彩,这都可以,也都是对的,只在乎你怎么想,怎么看。”

    李秋雅显然对这个说法很感兴趣,一般采访时哪个导演和制片人不是大谈特谈他们这部影片讲了什么,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,而王洛却将一切交给了观众,这是很大胆也很有信心的说法,要是观众不满意他们可不会照顾剧组,想到什么自然就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而这又表现对观众的尊重,你花了钱和时间自然是可以发表你的言论的,好的坏的他都接受。

    “好的,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您的观点,那再说一说在柏林的感受可以吗?以及您对华国影视圈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王洛笑了笑,随后很认真的道:“三大电影节如今越来越注重亚洲市场,而我们的电影人也比之前更加专业和专注,这都是很好的现象。

    其他的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华国影视圈现在每年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步扩大,我相信它有一天会成为最大的电影市场,而这需要时间,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。

    此外,我不建议专门拍摄符合电影节要求的电影,而且根据自己的心出发,你当下所想表达的是什么,就拍摄什么,电影人和观众唯一的交点便是你的作品,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格和定位,只要作品拍的好,自然会得到认可,反之亦然。”

    李秋雅认真的再记录,眼前这个导演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,他所在意的是作品本身,以这直面观众。

    “好的,感谢王导这次的来访,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关于您自身的,可以选择回与不回。”

    王洛听闻没有反感,直接让她问便是。

    “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导演这条路的。”

    王洛一愣,还以为她会问关于演员或者私生活的事,没想到是这个。

    只是究竟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,真是太久远了,也可以说是他必然的选择吧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