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不出意外,姜闻的《太阳照常升起》,还是没能逃过“票房遇冷”的命运。 上映十多天,总票房才勉强突破2000万,单日票房更是直接暴跌到了不足50万。 这成绩对比其高额的制片成本,简直惨得一批。 不过嘛,“扑”也是相对的。 影片早就在戛纳卖出了海外版权,成本也早已经收了回来,严格来说算不上亏本。 可即便如此,还是有不少人颇为纳闷。 毕竟这电影既没炫酷的特效,也没震撼的大场面,怎么就能花了6000万呢? 贴吧里甚至有人给姜闻起了个“超支门教主”的外号,调侃他拍电影永远都在超支的路上。 旁人搞不懂其中缘由,但吕睿却看得门儿清。 在他看来,姜闻拍电影的路数,和王家伟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 俩人走的都是“意识流”路线,只是“超支”的原因不太一样。 王家伟的意识流,是连他自己都摸不准方向。 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拍,没头绪剧情该往哪走,也说不清楚要演员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…… 所以最后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的试、一天天的磨,直至把时间拖得无限长,成本自然也会跟着暴涨。 可姜闻却不一样。 他拍电影时脑子里的想法太多,像炸开的烟花似的,总是忍不住边拍边改剧情。 明明吕睿早就帮他画好了《太阳照常升起》的分镜图,并且标注好了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和节奏。 可他拍着拍着,却把剧本上那些全抛到了脑后,凭着感觉胡乱改动,完全不按设定来。 这就导致他拍戏格外费胶卷。 就比如当初拍《鬼子来了》时,他足足用了48万尺胶片,创下了业内少见的纪录。 尤其是片中那句“大哥大嫂过年好”的经典台词,据传,那位外国演员硬生生拍了100多遍才让他满意。 这般“逮着胶片可劲造”的操作,不超支才怪!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,只是这“随性”的拍法,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。 反观吕睿,风格却截然相反。 他习惯用数字摄影机,只有在拍文艺片时,为了营造细腻的光影氛围感,才会偶尔用胶片摄影机。 而且拍摄时,他效率也极高,普通镜头通常两三遍就能过。 就算遇到难度大、演员难找感觉的戏份,也能在十遍以内解决问题,从不会像姜闻那样,在一个镜头上反复消耗成本。 … 《太阳照常升起》很快定好了办庆功宴时间。 姜闻打来电话,声音带着一贯的爽朗,热情地发出邀请:“庆功宴你来不?” 吕睿这会倒是不忙。 《环太平洋》的前期筹备工作早已拆解完毕,分配给了各个团队。 中科院派来的机器人技术团队已进驻北影厂摄影棚,正拿着机甲图纸与中影、华宜、上影、睿视界联合组建的道具组对接,细化机甲关节的活动结构与材质选择。 上海美院的美术团队则与睿视界的创意组达成了合作,对着怪兽设计稿反复修改。 吕睿的要求是,从鳞片纹理到肢体比例,都要兼顾视觉冲击力与生物合理性。 就连工程顾问团队也没闲着,正拿着场地设计图,测算摄影棚内搭建巨型机甲模型与模拟城市废墟场景的承重极限,确保拍摄安全。 众人各司其职,将机甲设计、怪兽建模、道具制作、拍摄场地搭建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,根本无需他过多操心。 他这会正准备回家收拾行李,确认没有遗漏后,过两天就会启程出国对接好莱坞特效团队。 此时,他拿着手机,乐呵呵的调侃道:“2000万票房还办庆功宴?” “嘿?瞅你这话说的!”姜闻立马不服气地反驳,“票房虽然不算多,但海外版权费早就回本了,再说还在戛纳拿了奖,怎么着也得办一场热闹热闹。” “哈哈,行,今晚我准时过去。”吕睿笑着应下。 “记得啊,可别半路撂挑子!过来我顺便给你介绍个人。”姜闻又补充了句。 “谁啊?” “你过来就知道了。” 姜闻故意卖了个关子,便挂了电话。 吕睿也没多想,收起手机后便坐上车,朝着家的方向驶去。 车子很快驶离了北影厂。 拐过弯道时,他不经意间透过后视镜,扫了一眼那占地高达数万平方米的巨大摄影棚。 里面此时已经搭起了部分钢架结构,隐约能看到部分城市模型的雏形。 看着这场景,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在吕睿脑海里冒了出来: “要不,找个合适的地方,我自己也弄个摄影基地?”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,就像泼了油的火苗,瞬间一发不可收拾! 他非常清楚,一个影视公司若是有属于自己的影视基地,那可是有巨大优势的。 首先能摆脱对外租赁场地的限制,不用再为拍摄档期与其他剧组争抢摄影棚,也不用受限于现有场地的规格,能根据项目需求搭建专属场景。 其次能大幅度降低成本,长期来看,自建基地的投入远低于反复租赁的费用,还能将闲置场地租给其他剧组,额外增加一笔收入。 更重要的是,完整的影视基地能整合产业链资源,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,再到道具存储、演员住宿,都能一站式解决,极大提升项目推进效率。 甚至在做大做强后,还能吸引国外剧组前来拍摄,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。 吕睿此时脑海里浮现出的,正是前世青岛东方影都影视制作基地的模样。 前世,他在拍一部灾难题材的短剧时,曾去那里租赁过一个小型摄影棚。 也正因为那次经历,他见识到了东方影都的“豪横”! 占地面积约376万平米,总建筑面积约540万平米,不仅有影视产业园,还配套了融创茂、大剧院等业态。 单纯只是影视产业园,就规划了40个全球领先的摄影棚。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万平米摄影棚和专业水下摄影棚,更配有数字影音中心、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等顶尖硬件设施。 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特效,从道具制作到版权交易,几乎覆盖了影视产业的全产业链。 不夸张的讲,但凡哪家影视公司能拥有这样的场地,简直就是如虎添翼! 越是想,吕睿越觉得自建摄影基地的想法非常可行,心底的渴望也愈发强烈! 可下一秒,他又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: “踏马的,我这野心怎么越来越大了?” 有了睿视界,又想做动画IP,组合全动画产业链……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