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四章 套娃-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迄今,李南公在大宋的名声,都是很差劲。
    有这样一个爹在,李诫能够顺利恩荫为官,还在吏部混到了差遣,全靠了他爹的好朋友范子奇帮忙。
    但范子奇如今,也不过是一路转运使。
    能帮李诫的,也就这么多了。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下,赵煦要是贸然提拔李诫,必是轩然大波!
    搞不好,范子奇这个帮李诫谋官的人,也得吃瓜落。
    顾忌于此,赵煦才一直没有提拔李诫。
    现在,时机终于成熟。
    在利用学士院选翰林学士的幌子掩护下,赵煦悄无声息的在没有惊动舆论的情况下,实现了自己的人事安排。
    最妙的是,在之前,赵煦就已经在苏颂的推荐和保举下,将韩公廉这个技术官僚,从伎术官改文官。
    特旨拜授韩公廉以假承务郎,为工部郎中,权提举元祐浑运仪公事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形成了韩公廉在工部,李诫在将作监的双工程师技术官僚组合。
    他们只要配合的好,就可以让工部和将作监,从繁文缛节中挣脱出来,变成真正的职能单位。
    至少,也可以在这两个部门内,形成崇尚技术和技术官僚的风气。
    当然,这种事情,只能悄悄的做。
    所以,赵煦早早的就打好了埋伏。
    不仅仅在拜苏颂为执政的制词之中,特别强调了苏颂有分管工部、翰林天文院的职权。
    更是早在元丰八年,就将王存从刑部尚书改任为工部尚书。
    并且在此后,一直留任着这个家伙。
    留王存的目的,和留韩忠彦、曾孝宽在朝的目的是一样的。
    就是选他来当傀儡,好方便操作的。
    在经过这两年的敲打后,王存现在也差不多认清了自己的处境,开始学习韩忠彦躺平。
    除了塞人,赵煦自也要重新启用一些他即位前后,被人赶出了朝堂的‘忠臣’。
    这些‘忠臣’,普遍名声很差!
    但他们是真的忠心啊!
    在赵煦的父皇手中,都是皇权的快刀与利刃!
    所以,这些人得罪了很多人。
    于是,在赵煦被立储前后,王珪、蔡确等人,趁机联手以种种理由,把这些人打发了出去。
    现在,赵煦差不多掌权了。
    自然是要将这些先帝忠臣,重新召回朝堂。
    不过呢,考虑到这些人的名声太坏。
    所以,赵煦只能小心行事。
    如今趁着机会,赵煦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旨意。
    四月壬戌(初五),内降敕书。
    朝奉大夫、知黄州杨汲以朝奉大夫拜为都水监。
    杨汲,旧党口中的元丰三大酷吏之一!
    他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官僚曾长期担任都水监,主持大宋的水利工程建设,取得了不少成绩。
    紧接着,在四月丁亥(初六)。
    赵煦继续内降敕书,召回朝散大夫,知潞州崔台符,拜为刑部侍郎兼大理寺卿!
    而这个任命,让朝野内外,无数人魂飞魄散。
    因为,比起杨汲。
    崔台符此人,才是真正的皇帝走狗与鹰犬的代名词。
    为什么?
    因为崔台符作为士大夫,当年在朝的时候,和石得一的探事司,曾亲密合作,一起网罗罪名,打击异己,锻炼成狱。
    所以,赵煦的父皇刚刚病重不起。
    都堂宰执,就一起联手送了这位当时的刑部侍郎去潞州。
    不过,赵煦也是知道,他召回杨汲,可能其他人还能忍。
    但召回崔台符,就要引发反弹了。
    但……
    他要是只召回杨汲,不召回崔台符。
    那么朝臣们,就要强烈反对他召回杨汲了。
    现在,他把崔台符、杨汲一起打包召回。
    那么朝臣们就可能不会反对他召回杨汲,只会反对他召回崔台符了。
    这就是开窗理论——想开个窗子怎么办?告诉别人,我要把屋顶拆了。
    这样,他们就会同意我开窗了。
    同时,有了杨汲、崔台符在前面吸引火力,就不会有人关心李诫的事情。
    这就叫套娃!
    所以,做完这些事情,赵煦就静静的在宫中等着宰执、元老们来找他谈话。